近年流行網購,不少消費者為了節省運輸成本或會選擇集運服務,先集齊不同網店所購的貨品再合併運送到目的地。消費者委員會去年共接獲243宗投訴,當中主要涉及運費計算不清晰、濫收附加費用、送遞延誤、貨品在運送途中損壞或遺失等。而且,一旦發生爭議,網店、網購平台、運輸與集運公司的責任難以釐清,索償過程既耗時也困難重重,消費者更可能要獨力承擔損失。
網購近年因過程便利而大受歡迎,集運亦能節省成本(網上圖片)
其中一宗個案,投訴人委託A集運公司從內地托運貨品來港,按網上指示輸入資料並支付運費173.7元。翌日,投訴人接獲A公司職員來電,指貨品長度超出標準3厘米,要求支付附加費200元,否則貨品將退回賣方,並要收取退件手續費。投訴人不滿付款時沒有列明附加費,更質疑A公司指體積過大的說法含糊,職員解釋貨品經由系統處理,只按公司指示收取費用。投訴人為急於取貨,無奈付款。及後,投訴人向消委會投訴,投訴人又自行量度包裝尺寸,發現根本沒有超出體積標準,於是將有關照片傳送予A公司,並告知對方已向消委會投訴。A公司隨即回覆會安排於2天內退還附加費,個案得以解決。
消委會表示,集運公司的收費一般以貨品實際重量或體積重量計算,不少集運公司對托運貨品設有重量及尺寸限制,由於集運一般牽涉多個倉庫和多程運輸,當中可能出現失誤的機會也會相應增加,消費者因此難以判斷責任誰屬,作出追討。消費者選用集運服務時可參考以下提示,以保障權益。
集運有機會出現貨物混亂,消費者要注意貨物運送情況(網上圖片)
(一)了解規定
事先了解集運公司對貨品體積及尺寸的規定,以及運費的計算方法,並考慮先向網購賣方確認貨品的包裝、重量及大小,以免超出體積及重量規定而影響運費預算。
(二)細閱條款
細閱集運公司為延誤派送、遺失及貨件破損等情況訂立的條款,包括賠償金額是按實際貨品價格或是運費計算,以及賠償額有否設上限等。
(三)購買保障計劃
托運較昂貴或容易損壞的貨品時,應考慮購買額外物流保障計劃並清楚了解相關條款。
(四)標記易碎物品
消費者亦可向網購商查詢,確保貨品有足夠的保護包裝,並要求在包裝上貼上「小心處理易碎物品」等提示標籤。
(五)檢查貨物
在接獲托運貨品後,應盡快拆開包裝檢查,若發現貨品損壞,消費者應立即拍照作為憑證,並連同購買單據及交易證明,盡快通知集運公司。
(六)追討權益
消費者宜盡可能保留損壞貨品,如實際情況未必適合保留貨品,亦應與集運公司預先溝通。
資料來源:星島日報